有不少人都提出过这个问题,可答案和说法不一,有人说手上弦手表走的准,也有说自动上弦手表走的准。
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从手表的结构、原理和使用几方面来做具体的分析。从结构在看,自动手表只是多了自动上弦的组件,其它与手上弦的无异,当然它的发条结构也不同了。手表的精度主要取决于手表谐振器的稳定度,也就是由摆轮和游丝组成的机械震荡机构,它的震荡周期要稳定,能影响它震荡周期的因素很多,比如:传动轮系要灵活,发条力矩输出要平稳,满弦和落弦的力矩差、位置的变化,这都会导致摆幅的改变,而尤其是这个摆幅的改变,最直接影响摆轮的震荡周期。除此之外,还有温度、磁场、冲击等等外界干扰因素,好的手表不过是能把这些影响降低到最小而已。
从理论上讲,手表机心越大,摆轮震荡频率越高,手表走时越准确,在有限的空间内,摆轮和发条盒都能做大,这对手表来说,可是个大好事;就是说,高频的男表应该走时精度会更好,这在于它们的抗干扰能力更强。手上弦和自动上弦的手表,只是多或少了个自动上弦组件,它没有直接作用于手表的走时精度,它们的震荡器结构和尺寸基本相同(珍珠陀或小陀及发条长动力的除外),所以,不能断定哪个类型的精度更高。
事实上,影响手表走时精度的主要在使用上,其中发条力矩对摆幅的影响最大。手上弦的手表每天都需要开足发条,满弦状态下,手表的各项指标都会好些。落弦时摆幅下降,走时精度一般也随之变差。自动手表则不是个定数,要是往好的情况设想,自动手表会随着手臂摆动而随时和不断的给表上弦,只要运动量足够,那么手表应该始终处于满弦状态下,这当然很好,对提高手表精度确有好处;但如果手臂摆动量不足,或者因为上班整天都做办公室,大多手臂只做水平摆动,很少有做上下垂直的摇摆,那么自动陀基本不做功,因此也上不了发条,这样的情况还不如手上弦的手表精度好。
加上回家就摘手表,可想自动上弦功能并没有充分工作,这样的手表恐怕连走时长度都不能保证(比如连续走时达30小时以上),长时间手表处于弱弦状态下,手表精度怎么能高?自动手表给人一个概念误区,都认为它不用手给表上弦,如果佩带者运动量不足的,就要像带手上弦手表那样,及时或定时的给表补补弦,这样做那是必须的。
也曾经有过个特例,听说早年有个消费者,他佩带个日本精工自动手表,可总是走快很多,但维修中检查没发现任何问题,别人带这手表也能走准,后来一问他的工作,原来他是个开火车的司炉,每天甩开膀子抡铁锹送煤要上千下,怪不得呢。
上述事例说明自动手表发条总上在满弦状态下,有时候也会出问题,自动发条旋紧上满后,会产生打滑,发条尾端与发条盒内壁脱离,同时也产生打滑力矩,这个打滑力矩大约比正常发条满弦力矩大30%以上(以前我曾用发条力矩仪测试过几只ETA 2836的自动发条,满弦力矩基本在1200g.mm左右,打滑力矩瞬间最高能达到1800 g.mm),容易造成手表摆轮“撞摆”,导致手表迅速走快很多。
打个比方:手上弦的手表是属于“按顿吃饭”的,而自动手表则属于“老吃零食”的,吃零食能吃饱也罢,就怕连温饱型都不保,那就“干活”没劲了。自动手表上弦效率也是个指标,这个和自动机构的结构有关,像日本精工那种“棘轮棘爪”的自动结构,上弦最快,效率最高,此外,自动陀比较重和直径大的(男表自动陀质量在2-4.5克之间),静压力也就大,也能保证上弦效果。
发表评论